教学动态
您的位置: 首页  教学科研  教学动态
探索教育新范式——学院开展“AI+”在线课程建设汇报会
作者:尹丽娟 时间:2025-07-05

为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教育革新与产业变革,提升教师智能素养与创新能力,实现教学全过程的AI赋能,7月1日下午,制药工程学院组织开展了“双高”专题研讨会--“AI+”在线课程建设汇报会。本次活动由专业群带头人陈菲主持,学院人工智能示范课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参加。

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王晨霞老师在《微生物发酵制药技术》课程建设中,基于传统教学资源,构建了人工智能辅助教学资源库,实现教学资源的智能化升级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,融合人工智能技术,通过智能推荐等方式助力教学效果提升。在评价体系方面,将评价目标落在提升全体学生学习效果方面,有较大的升级。

职业健康安全技术专业夏良老师以《安全风险智控技术》课程建设为例,对标安全员职业岗位要求,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辨识风险源,开展人机协同式教学改革。致力于培养学生辨识、评价、整改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的能力。

环境监测技术专业毛轶老师以《环境自动检测技术》课程建设为例,将课程模块细分,每个模块嵌入AI应用,如基于环境监测数据分析,污染溯源等方面的应用,旨在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运用AI技术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。

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边超群老师以《药物分析技术》课程建设为例,从课程基础、建设方案以及特色创新等方面介绍课程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改革,融入了PAT在线监测技术、大数据分析预测、Chrom AI Optimizer平台等,同步推进数字教材和绿色智能分析实验室的建设,实现产科教协同发展。

药学专业王建美老师以《临床药物治疗学》为例,在建设方案、特色创新中糅合人工智能技术。以AI知识重塑教学内容,借AI工具优化教学评价,全方位推进教学改革,助力学生紧跟时代步伐,提升AI素养与实操能力。

制药工程技术专业冯景慧老师以《制药自动化与智能制造》课程为例,立足制药工程技术工科属性,构建以“工艺设计智能化、工程伦理前置化、产教资源双向化”为核心的AI赋能教学创新模式,建立“知识重构-技术融合-动态评价-协同育人”四步路径,为专业课程数字化改造提供可复制模板,助力培养“懂制药、精智能、守伦理”的高端技能人才。

各课程负责人以创新思维突破传统教学框架,在AI赋能教学领域进行了多维度的探索实践。一方面,通过重构课程体系、创新教学评价机制,着力培养适应AI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;另一方面,基于工科教育特点,精心设计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培养路径,提升学生的智能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水平。

接下来,学院将以此次建设成果汇报为新起点,紧密围绕“双高”建设目标,深入推进“人工智能+专业教育”的融合创新。